高开低走?央视的锐评给《归队》全员出了口恶气,张艺谋说对了 - 吹月电影网
    • 高开低走?央视的锐评给《归队》全员出了口恶气,张艺谋说对了

      来源:人气:752更新:2025-09-11 12:01:01

      作品声明:内容取材于网络




      一部集齐胡军蒋欣的抗战剧,开播就被骂“烂片”?

      观众追着吐槽袁姗姗“出戏”,李乃文“腿中枪跳河还能秒干衣服”;

      可播到后半段,同款观众却对着屏幕哭到窒息,央视更是下场力挺。

      明明是同一部剧,为何评价差出“两个极端”?



      01、开播就翻车?

      要说《归队》开播时的处境,那可真是有点惨。

      作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点作品,又是胡军、李乃文、蒋欣这些实力派演员坐镇,按理说不该这么狼狈。

      但刚一上线,各种吐槽就没断过。



      最显眼的争议集中在袁姗姗饰演的卫生员“兰花儿”身上。

      她顶着满脸的“科技感”出场,嘟嘟唇、小翘鼻,僵得动不了的表情;

      再配上脏兮兮的军装,活脱脱一个“假人”,看着就让人出戏。



      除了颜值争议,剧情逻辑也被挑出不少毛病。

      比如剧中出现的“抗联神迹”:李乃文演的汤德远,腿中枪跳冰河,爬上岸衣服秒干;

      重伤状态下还能单杀野狼,拖着战友在雪地狂奔,怎么看都有点脱离现实。



      更让观众着急的是一些“降智”情节。

      花儿娘偷偷出村给兰花儿送吃的,被鬼子发现枪杀后,鬼子紧接着追向兰花儿。

      正常人这时候早该拼命跑、找地方藏起来,哪怕哭也得捂着嘴怕被发现。

      可剧里的兰花儿,没跑多远就跪在空旷的林子里放声大哭,简直是生怕鬼子找不着她。



      随着剧情推进,槽点越来越多。

      排长突然牺牲,小贵莫名成了“叛徒”;



      快大结局时,为了硬凑“归队”主题,哪怕角色死的死、伤的伤,也要强行圆剧情,看得人一头雾水。

      不少观众直言:“实在追不下去了。”



      02、争议中藏亮点

      不过吐槽归吐槽,《归队》的收视率其实很可观,破了3,仅次于《生万物》。

      而且在一片批评声中,剧中戏骨们的表演成了明显的亮点,几乎让人忘记了剧集的其他问题。



      胡军为了演好“老山东”这角色是真拼了。

      角色要饿到脱相,他先特意增肥20斤,再硬生生瘦下来。

      李乃文演的老兵,从吓尿裤子的怂包到夺枪怒吼“拼了”,眼神从躲闪到喷火,演技炸裂。



      不光老戏骨稳,蒋欣演的酒馆老板娘也让人惊艳。

      她身上既有风情,又藏着股狠劲。

      暗中给抗联送情报时,一个挑眉、一个转头,没说一句话,眼里全是戏。



      连年轻演员陈靖可演的神枪手,疲惫眼神里都带着光,让人眼前一亮。



      尤其是第一集开场的名场面。

      茫茫雪地里,胡军演的排长饿到极致,掰开马粪找未被消化的玉米粒吃。

      那股子绝望里透着的韧劲,让观众看完瞬间鼻子发酸。



      其实剧组为这部剧真是下了血本。

      零下20度的片场,演员睫毛上结的冰碴子都是真的;

      脸上的冻伤妆每天要化2小时,裂口、冻疮都跟真的一样。



      为了还原历史,服装、武器都一一考证;

      就连日军说的台词,都特意请专家来纠正发音,生怕出一点错。

      可就算这么用心,《归队》刚开播还是被不少人挑刺。

      就在大家吵得热闹的时候,一个权威声音站出来,舆论风向一下子就变了。



      03、央视力挺

      央视网文娱给《归队》的评语是“孤勇不散终将重聚归途”。

      这篇评论很不一般,它没提演员的流量,也没说票房数据;

      眼里只有角色和叙事,字字都说到了关键处。



      央视特意点了鲁长山、汤德远、田小贵等几个角色,说他们 :


      “每个人都带着血肉与信念。”


      这些可不是空话,他们每个人都特别真实、鲜活。



      兰花儿全家被鬼子杀了,她从死人堆里爬出来,被土匪救过,爱人又死在敌人枪下。

      她抱着孩子在战场中漂泊,心里却始终揣着抗日的念想。



      最后被日军追击时,子弹穿透身体,她用尽最后力气把孩子放在浮冰上推远,自己沉入江底。

      没说一句话,却让无数人看哭了。



      田小贵刚出场时特怂,见战友牺牲吓坏了,遇敌就想跑。

      可后来的转变特别真实:第一次开枪手抖,杀人后蹲在路边呕吐。

      在和部队走散后,他被日军捉走做实验,在情谊与生命之间他丝毫没有犹豫,选择了牺牲。



      死前他想起娘让他活着回家,自己曾说要盖大房子。

      一个只想活命的普通人,最终懂了舍生取义。



      鲁长山是排长,心里就一个念头:带弟兄们归队。

      闯雪地、躲围剿,看着战友倒下也没停。



      最后冻得走不动,靠在树上让剩下的人去找队伍。

      手冻得指甲掉光,还指着方向。

      咽气前,还在担心脱离队伍的小贵。



      说到底,央视力挺《归队》,不是因为它完美无缺,而是因为它找到了主旋律创作的密码。

      用真实的人物、真实的细节、真实的情感,打动观众。



      其实抛开前期那些槽点,这部剧确实在用心还原抗联战士的真实模样。

      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完美英雄,会害怕,会犹豫,甚至带点小痞气。

      可正因为这些“不完美”,他们每一次选择“归队”,都像身边人在咬牙坚持,分量格外重。



      就像张艺谋当年拍《狙击手》时说的:


      “商业和艺术不对立,因为电影就是要好看才能吸引人,我们不能只是看让你上课的电影,你只是给人家讲道理,人家就不爱听的。”




      《归队》就也做到了这一点,它没把抗联战士拍得无所不能,反而用他们的“不完美”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。



      结语

      从开播时的槽点满天,到收官时的泪点刷屏。



      《归队》的逆袭,恰是一部“不完美却真实”的成长记。

      就像那些在剧中挣扎的抗联战士,他们会害怕、会犹豫,但却在关键时刻选择“归队”。



      这部剧也带着瑕疵,却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我们。

      英雄从不是完美的传说,而是普通人在绝境里的挺身而出。


      最新资讯

      站长合作TG:@YSAV2025

      Copyright © 2009-2025

      统计代码